如何化解游學弊端?學界和教育界應“聯(lián)姻”!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3-07-31
近年來,伴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和教育的進步,游學活動興起,從而產生了巨大的需求和市場。2020年年底,教育部等多個部門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提出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研學旅行正處在大有可為的發(fā)展機遇期,各地要把研學旅行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研學旅行健康快速發(fā)展,從而正式將研學旅行列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
游學一詞古已有之。今天普遍意義上談的游學,指的是大中小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去另外一個地方,做一定時間的游歷和學習??陀^而言,游學這種方式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能夠起到開闊眼界、增長見聞、學習知識的效果。但是其弊端也顯而易見:成本較高,節(jié)奏較快,獲取的知識較為表面,缺乏氛圍的熏陶和深刻的體認,學習常常如同過眼煙云,很難達到知行合一、改進身心甚至改變氣質的作用。
與足不出戶、固守一地,最后導致坐井觀天相比,游學這種學習方式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由于上述弊端的存在,現(xiàn)行游學的模式,依然有很大的提升可能和空間。而化解上述弊端的鑰匙,恰恰在中國傳統(tǒng)游學之中。
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游學就是指學子離開家鄉(xiāng)外出拜師求學,游學的重點是學,關鍵是師。像徐霞客那樣游歷名山大川,只能叫云游天下,在古代不能叫游學。游學必須有師友相從,有嚴師益友在,才能稱之為游學。比如東漢鄭玄從馬融游學,馬融從京兆人摯恂游。
只有長期地和師友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熏陶,游學才算有所成就。
所以《學記》說:“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闭业揭粋€值得尊敬的老師然后尊敬他、學習他、聽他教誨、受他感染、被他熏陶,這是學習的關鍵,也是游學的關鍵。對于現(xiàn)在一般意義上的種種游學來說,如果能有一個學識淵博、道德高尚的老師同行,上述弊端也將很大地得到化解。
那這樣一個“嚴師”角色,班上日常的科任老師能夠勝任嗎?只怕力有不逮,日常科任老師對于學校之內的教學工作當能勝任,但是到了外地,除了經歷豐富、博學多識的少部分教師,大多數(shù)教師也是到了一個陌生的領域。同樣的,一般的導游或者講解員能夠勝任嗎?恐怕也很難。一般的導游和講解員,固然有豐富的當?shù)刂R,但是常常僅限于知識,與學生的相處有限,對學生產生的影響也較為局限。
筆者以為,要化解目前游學的各種弊端,最好還是實行學界和教育界的聯(lián)姻,選擇一些學有專長、道德高尚的學者與學生一起進行游學。有條件的游學團隊,還可以多邀請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的專家學者共同游學,以收博采眾長之效。當前,已經有一些較為“高端”的游學團隊,開始做相關的嘗試,比如聘請知名學者當游學導師,甚至組成導師團隊,在較長時間里和學生朝夕相處,取得了很好的反響。各地游學活動似可從中獲取經驗,因地制宜地聘請相應的專家學者隊伍進行陪同指導,從而使游學真有所學,學習真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