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質量排名依據 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
來源:好上學 ??時間:2024-10-24
今天,好上學小編為大家?guī)砹烁叩仍盒Y|量排名依據 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希望能幫助到廣大考生和家長,一起來看看吧!
在全國范圍內,高校綜合實力排名怎么排?
目前全球比較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有四家:包括英國的 QS 、 泰晤士(又簡稱THES) ,美國 新聞報道(又簡稱US News) 和中國的 “軟科” 。個人比較認可我國的“軟科”排名,原因在于“軟科”的排名所采用的全部為客觀數據,基本沒有主觀性指標;同時,“ 軟科”是世界范圍內首個綜合性的全球大學排名 ,相比于其他機構或組織公布的大學排名的評價指標更為全面,可信度更高。
我天朝地大物博,全國各類高校也是數不勝數,每年出來的全國高校排名也根據不同的標準,有著不同的版本。雖然各個排名各有千秋,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中國高校綜合評價也有著它基本的參考和評價的依據。以下是我國高校綜合排名的 評價指標與權重表 :
以下為根據“軟科”所采用的評價指標體系得出的
2019年我國高校綜合實力排名表
:
根據四大高校排名所得的綜合平均得分,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的綜合排名前三位是 清華大學 、 北京大學 和 浙江大學 ,而綜合排名前十名的大學基本都是家喻戶曉,大家耳熟能詳的985高校。所以我覺得雖然目前我國在提倡 雙一流高校 ,但大家依舊重視以往的 985和211高校 。
但是不得不說的是,綜合排名前十的這些學校,很難與我們有過多的交集,大部分的學生,跟我一樣,只能讀一所普通的211或者是普通的一本大學,甚至二本,所以關于這個排名,大家看看就好,也不必過于糾結。
另外,祝愿所有高三考生,能夠一戰(zhàn)成名,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當然最好是排行榜前十的高校。同時也提醒學生和家長們,需要 理性看待學校排名,科學合理地去做擇校規(guī)劃 ,切不可盲目報考。愿大家前程似錦,未來可期!
以上是我對于這個問題的回答,望采納,謝謝~
求最新的大學排名.
2007年中國大學最新權威排名介紹
一、排行要素
1、國家重視程度(各個時期的重點大學、國家投資力度)、實驗室裝備、對國家的貢獻
2、學術水平(論文)、學科精品度
3、師資力量(博士的比例、來自名牌大學的比例、敬業(yè)精神及精神面貌、工作業(yè)績及在全國同類學科同行中的地位) 、博導規(guī)模及效率
4、新生入學成績、教學質量
5、學校的文化、理念、學風、校風
6、各個不同的歷史時期的狀況進行加權分析---歷史(權重10%)、現(xiàn)狀(80%)和未來發(fā)展(10%)綜合權衡。
二、中國的大學權威排名: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武漢大學、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重慶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東北大學、蘭州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
中國大學最新權威排名介紹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央、中央*、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點大學"或"重點建設首批"名單,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們無愧堪稱為"重點中的重點"。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順序:
北方:清華、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復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再加上北航、天大、南開、人大、北師大這五所,共計十五所大學組成當今中國高校的國家隊。
中國的重點大學
一、六所重點大學:
1954年12月,教育部在《關于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中,指定以下6所學校為全國性重點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農業(yè)大學、北京醫(yī)學院、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二、十六所重點大學:
1959年3月22日,*中央發(fā)出《關于在高等學校中指定一批重點學校的決定》,指定以下16所高校為全國重點大學: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農業(yè)大學、北京醫(yī)學院(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第一醫(yī)學院、西安交通大學。
三、 1959年8月28日又增加4所重點大學:
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國防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軍事通訊工程學院(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四.六十四所重點大學(16+4+44):
1960年10月22日,中央決定在原來20所(16+4)重點大學的基礎上,再增加44所重點大學:
1、文理(蘇式綜合大學): 吉林大學、南開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山東海洋學院(理科)、蘭州大學、
2、工科: 大連工學院、東北工學院、南京工學院、華南工學院、華中工學院、重慶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合肥工業(yè)大學、
3、專門性大學:北京石油學院、北京地質學院、北京郵電學院、北京鋼鐵學院、北京礦業(yè)學院、北京鐵道學院、北京化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吉林工業(yè)大學、大連海運學院、華東水利學院、華東化工學院、華東紡織工學院、同濟大學、武漢水電學院、中南礦冶學院、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北京農機化學院、北京林學院、北京中醫(yī)學院、中山醫(yī)學院、北京外國語學院、國際關系學院、北京政法學院、北京對外貿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學院
五、 1963年9月12日,教育部通知增加3所重點大學:
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上海外國語學院
六、 1963年10月24日,教育部通知增加1所重點大學:
南京農學院
*至此,全國重點高校共68所。
七、1978年文革結束,國家又增加了一批重點高校,并重新宣布了過國家重點大學名單:
重點綜合大學(17所)
北京大學 內蒙古大學 新疆大學 復旦大學 武漢大學 廈門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吉林大學 蘭州大學 中山大學 山東大學 湘潭大學 南開大學 西北大學 云南大學 四川大學 南京大學
重點理工院校(52所)
清華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中南工業(yè)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北京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重慶建筑大學 東南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西北輕工業(yè)學院天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大慶石油學院 東北大學 石油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吉林工業(yè)大學 武漢水利電力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燕山大學 西北工業(yè)大學 河海大學 同濟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浙江大學 東華大學 中國礦業(yè)大學 青島海洋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南京氣象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 江蘇理工大學 合肥工業(yè)大學 華中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長春科技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武漢工業(yè)大學 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湖南大學
重點農業(yè)院校(9所)
中國農業(yè)大學 山西農業(yè)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沈陽農業(yè)大學 南京農業(yè)大學 江西農業(yè)大學 華中農業(yè)大學 華南農業(yè)大學 西南農業(yè)大學
重點醫(yī)藥院校(6所)
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北京醫(yī)科大學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上海醫(yī)科大學 中山醫(yī)科大學 華西醫(yī)科大學
重點林業(yè)院校(1所) 北京林業(yè)大學
重點財經院校(1所)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重點藝術院校(1所) 中央音樂學院
重點體育院校(1所) 北京體育大學
重點民族院校(1所) 中央民族大學
重點外語院校(2所) 北京外國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重點政法院校(2所) 國際關系學院 西南政法大學
重點師范院校(2所) 北京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八、“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九、首批正式設立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1978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中國科技大學研究生院。
1984年8月,經國務院批準 22所高校首批試辦研究生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農業(yè)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吉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
十.1986年第二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10所:
1986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10所高校試辦研究生院: 中山大學、東南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廈門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同濟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
因北京醫(yī)科大學和上海醫(yī)科大學分別合并到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目前實際只有31所研究生院(1+22+10-2=31)。
十一、2000年第三批試辦研究生院的高校22所:
2000年6月教育部又批準了北方交通大學等22所高校試辦研究生院:北方交通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山東大學、石油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第二軍醫(yī)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
2002年5月,教育部批準了哈爾濱工程大學、海河大學2所大學試辦研究生院。后來又批準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試辦研究生院。
至此全國總共有56所(31+22+2+1=56)研究生院。
十二、2004年教育部指定全國34所考研自行確定復試錄取線的高校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天津大學 南開大學 中國農業(yè)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復旦大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吉林大學同濟大學 南京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東北大學 東南大學 浙江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西北工業(yè)大學 廈門大學 湖南大學 武漢大學蘭州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中山大學 中南大學 重慶大學 山東大學 四川大學
十三、首批擁有教授任職資格審批權的高校(32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協(xié)和醫(yī)科大學、北京醫(yī)科大學、北京農業(yè)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上海醫(yī)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
十四、31所副部長級大學(14+7+11-1=31)
(一) 1992年中央指定:14所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管理的高校: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 、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科技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14所高校的黨委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直接任命,書記和校長享受副部級待遇。
(二)、2000年增加7所:南京大學 浙江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武漢大學 四川大學 中山大學
(三)、2003年12月再新增11所 :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廈門大學、中南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山東大學、蘭州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四)、迄今為止,全國副部級高??偣?1所,(*注:北京醫(yī)科大學已并入北京大學,因此14+7+11-1=31)
十五、1996年8月,首批通過“211工程”立項審核的27所(注:非預審)
“九五”期間“211工程”建設規(guī)劃任務
(一)首先重點建設2所高等學校,使其在教學、科研和人才培養(yǎng)的整體水平上,接近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在國際上確立較高的聲譽和地位。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
(二)著重提高和改善25所左右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密切相關、重點學科比較集中、承擔較多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任務的高等學校的教學和科研基礎設施條件,使其在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上有顯著提高,一些重點學科接近或達到國際水平,并在高等學校中起到骨干和示范作用。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同濟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東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南大學。
后又有高校要求在“九五”期間首批重點建設,至此“九五”期間首批重點建設的“211工程”院校增加到50所。
十六、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入選“211工程”的95所大學名單
繼1996年8月,首批通過“211工程”立項審核設的 27所大學之后,1997年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廈門大學等院校陸續(xù)加入“九五”首批“211工程”建設的50所院校,截至2003年,入選 “211”工程大學總共達到95所。2003年教育部公布的這95所大學的名單如下:
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農業(yè)大學、北京林業(yè)大學、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廣播學院、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天津醫(yī)科大學、河北工業(yè)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內蒙古大學、遼寧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海事大學、吉林大學、延邊大學、東北師范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農業(yè)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東華大學、上海第二醫(yī)科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蘇州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yè)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安徽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石油大學、鄭州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南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西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四川農業(yè)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云南大學、西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蘭州大學、新疆大學、第二軍醫(yī)大學、第四軍醫(yī)大學、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十七、進入“985工程”大學
第一部分: 已進入“985工程”大學所簽署的重點建設協(xié)議對各高校的定位及資助經費總量
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訂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將“若干所”正式列入其中,明確指出“創(chuàng)建若干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批一流學科”。
依據國家教育部和各省、市及部委所簽訂的合同,根據合同書對各學校的定位及資金資助情況(三年內撥款經費總量),按照共建合同簽約時間,分列如下:
1. 目標定位:“世界一流大學”
北京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清華大學 18億 (教育部撥款)
2. 目標定位:“國內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大學”
浙江大學 14億 (7億+7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11月8日
南京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7月26日
復旦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上海交通大學 12億 (6億+6億)(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1999年7月27日
中國科技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中科院撥款+省撥款)1999年7月25 日
西安交通大學 9億 (6億+3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1999年9月11日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省撥款)1999年11月14日
北京理工大學 10億 (3億+3億+4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2000月 9月23日
北京師范大學 12億 (6億+6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2002月8月24日
*以上的大學即所謂的“2”+“9”工程,是國家投資建設大學的重中之重。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知名的世界一流大學”(雖已簽約、但經費未公布)
3. 目標定位:“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
依據中央資助經費經費情況分列如下:
1) 中央資助經費為3億以上(不含3億)的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市撥款)2001
年9月23日
西北工業(yè)大學 9億 (3億+3億+3億)(教育部撥款+國防科工委撥款+陜西省、西安市
以土地等形式) 2002年1月22日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兩校共1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0年12月25日
武漢大學 8億 (4億+4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13日
四川大學 7.2億 (4億+3.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9月29日
吉林大學 7億 (4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2日
2) 中央資助經費為3億的大學:
中山大學 12億 (3億+9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0月26日
山東大學 8億 (3億+5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6日
東南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12日
華中科技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湖北省、武漢市以資金、項目等形式) 2001年2月13日
廈門大學 6億 (3億 +1.5億+1.5億)(教育部撥款+福建省撥款+廈門市撥款)2001年2月22日
同濟大學 6億 (3億+3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2年6月26日
重慶大學 5.4億 (3億+2.4億) (教育部撥款+市撥款) 2001年9月28日
蘭州大學 4.5億 (3億+1.5億+土地)(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2月9日
3) 中央資助經費為2億的大學:
中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7日
湖南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2月27日
大連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遼寧省、大連市撥款) 2001年8月8日
華南理工大學 4億 (2億+2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10月26日
東北大學 4億 (2億+1億+1億)(教育部撥款+省撥款+沈陽市撥款) 2002年1月23日
成都電子科技大學 3.6億 (2億+1.6億) (教育部撥款+省撥款) 2001年9月29日
中國海洋大學 3億 (教育部、山東省、中國海洋局、青島市總撥款額)2001年2月27日
*2004年,又有中國農業(yè)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入“985工程”的行列,使“985工程”大學總數達到38所(34+4)。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國防科工委投資按985工程標準建設。
哈工程、南理工、南航在國防科工委的支持下曾于2003~2004年集體沖擊985二期,但鑒于教育部關于部委、行業(yè)大學名額平衡,沖擊未遂,至此,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國防科工委投入資金資助(例如:哈工程3億+2億+1億由國防科工委、海軍、黑龍江三方共建,南理工2億+2億+1億,南航2 億+2億+1億)按985工程標準,建設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但也是由于部委、行業(yè)平衡,2004年中國農業(yè)大學,國防科技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進入“985工程”二期的行列)
十八、國家重點投資建設的十所重中之重大學
自1952年至2000年,*中央、中央*、教育部一共公布了七次"重點大學"或"重點建設首批"名單,取其交集,集中于下述十所(即"2+8"十所) 名校,他們無愧堪稱為"重點中的重點"。
"2"-世界一流;"8"-世界知名,按如下順序:
北方:清華、北大、北理工、哈工大、西交
南方:南大、復旦、上交、浙大、中科大
*十九、教育部直屬大學
從1952年起,教育部指定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學為教育部直屬的(重點)大學,如北大、清華、人大、復旦等。70 年代末,只有不到30所,然而從90年代中后期起,急劇擴編,至今已有72所大學納入教育部直屬大學。這些大學只是教育部直屬的,他們中有的納入全國重點大學(如全國六所、十六所、六十四所、八十八所重點大學,211工程95所重點大學,985工程38所重點大學),有的則不屬于全國重點大學。到目前為止,仍有十幾所教育部直屬大學未納入國家211工程(即不屬于國家重點大學)。因此教育部直屬大學與全國性重點大學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可混為一談。當然全國的著名的重點大學主要集中教育部直屬大學這個集團,除外還有直屬中科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國防科工委的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yè)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72所教育部直屬大學名單: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師范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語言文化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東北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吉林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東北師范大學 復旦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同濟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無錫輕工大學 合肥工業(yè)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山東大學 青島海洋大學 武漢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湖南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蘭州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大學 重慶大學 西南師范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陜西師范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石油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中國農業(yè)大學 北京林業(yè)大學
北京廣播學院 河海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礦業(yè)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東北林業(yè)大學 華中農業(yè)大學
南京農業(yè)大學 東華大學 中央戲劇學院 長安大學
北方交通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中南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二十、國防科委院校
國防科工委院校是規(guī)模僅次于教育部直屬院校的另一個大學集團。1952年,*中央指定北京工業(yè)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北京航空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四所大學為國防院校。
國防院校后來又改名為國防科委院校。從50年代后期,先后又有西北工大、成都電訊、南航加入到國防院校的行列,至1963年我國共有八所國防科委院校: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航空、航天)、北京理工大學(導彈 & 坦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 & 導彈)、上海交通大學(船舶&火車)、西北工業(yè)大學(飛機&導彈 & 船舶)、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太原機械學院(兵器)
1966年,國防科委院校在上述八大院校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哈軍工(國防科大+哈工程)、西軍電(西電)、南炮工(南京理工)。
七十年代初國防科委院校解散,哈工大分配到航天部。上海交大分到船舶部。北航、西工大、南航分到航空部。北理工、南京理工大學(即南炮工)分到兵器部。電子科大(成都電訊)、西安電子科大(西軍電)被分到電子部。哈軍工解體為國防科技大學和哈爾濱工程大學分別歸中央軍委和船舶部。隨后,上海交大轉到教育部;電子科大、西安電子科大分到電子部后來又歸到信息產業(yè)部。1996年,恢復國防科工委院校。只有七所:哈工大(航天)、北航(航空、航天)、北理工(兵器)、西工大(航空、航天、航海)、哈工程(航海、核能)、南理工(兵器)、南航(航空)。該七所國防科工委院校全是211工程大學;其中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哈工程是1996年8月前首批27所通過211工程立項審核的大學,1999年開始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陸續(xù)進入教育部985 工程大學。(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國防科工委全額資助,按985工程標準建設)
*二十一、國防院校十分重要的地位
1、50-60年代四所國防院校全部納入國家重點扶植的10所大學(清華、北大、復旦、西交大、中科大、哈軍工<70年哈軍工解體為國防科大和哈工程>、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2、1959年*中央指定16所重點大學,國防院校就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上海交大)。
3、70年代末,國務院批準了第一批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貸款的10所大學中,國防院校也占有4所:清華、北大、復旦、上交大、西交大、中科大、國防科大、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4、1983年,中國在聯(lián)合國備案的14所重點大學國防院校占了4所: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北理工、北航。
5、“七五”、“八五”期間國家重點建設的高校15所,國防院校也占了5(4+1)所: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后補上的)。
6、1992年中央指定的14所書記、校長職務由中央管理的高校中(即副部長級),國防院校也占4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
7、1996年8月,通過首批211工程立項審核通過的大學共27所,國防院校也占了5所(哈工大、北航、北理工、西工大、哈工程) 。
8、1999年開始的985工程,獲取中央資助在6億(含6億)以上,且總資助在9億(含9億)以上的大學13所,國防院校也占了4所(哈工大、北理工、北航、西工大)。
9、從2003年開始,哈工程、南理工、南航由國防科工委資助按985工程標準建設,總資助也都超過5億。
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
01
大學的成績排名是根據學分高低來進行排名,成績點是評價學習成績的一種方法,國內大部分大學通用的計算方法是成績點=分數/10-5,學分成績點=學分*成績點=學分*(分數/10-5)(以90分以上90分計算)。
大學的每門課都有一定的學分。只有通過了這門課的考試,才能取得相應的學分。學分累積在要求里才能畢業(yè)。部分學校采用了不同的計算方法,但大部分大學以學分加權的成績排名,單位成績點=單位*成績點=單位*(分數/10-5)(90分以上以90分計算)。
成績點代表著掌握這門課程的程度:90以上是4分,80到90是3分,70到80是2分,60到70是1分,60以下是0分。根據學校不同GPA的計算方法也不同。在一部分學校,平均學分績點不滿2(也就是說1門課平均70分左右)的話不能拿到畢業(yè)證書,只有結業(yè)證書。
成績點的用途主要有以下幾點。
1、獎學金:成績越高獎學金的等級越高。
2、出國時,外國學??赡軙δ阒皩W習的平均成績有要求,但同樣條件下,成績高的學生優(yōu)先。
3、選修第二專業(yè)的話,一般要求第一專業(yè)的平均成績分數。達到2.7以上才有資格選擇第二專業(yè)。
4、學位證一般對成績點有最低要求,低于要求不頒發(fā)學位證。
5、有助于保研:成績高的本科生在申請保研時優(yōu)先。
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
按照 績點 排的。平時的考勤,加上課堂表現(xiàn),再加上期中期末成績,期末考試成績占70%,平時成績占30%(上課表現(xiàn)、作業(yè)、考勤各占10%),成績排名不重要 ,但成績很重要 評選評優(yōu) 。
績點制
績點制(grade point system;quality point system),亦稱“積點制”、“積分點制”。高等學校實行
學分制
后,用以計算學生學業(yè)成績的教學
管理制度
。顯示每一學科學習成績的質量,以及學年和畢業(yè)總成績的質量。
績點制的計算方法
計算方法是:根據成績的分數或等級,規(guī)定不等的績點;以每門學科的學分數乘以績點,得出這門學科的績點數。學年成績是一學年各門學科的績點總和,畢業(yè)成績是各學年各門學科的績點總和??凕c數規(guī)定不一。如采用四等級評分制的,其績點數是:優(yōu)(4.00),良(2.00),及格(1.00),不及格(0.00)。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績點制
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
QS世界大學排名依據六大指標: 學術聲譽、雇主聲譽、師生比、每位教員論文引用數、國際教師比例、國際學生比率 。
指標設置背景:
QS世界大學排名采用一個非常一致的方法論框架——由六個普遍認為能有效反映大學表現(xiàn)的簡單指標編制而成。2015年,為避免生命科學和自然科學專業(yè)院校受到不適當影響,QS世界大學排名引進了教員區(qū)標準化。這樣做的目的是確保同比比較仍然有效,把不必要的波動降至最低。
學術聲譽(40%)
在所有衡量標準中,學術聲譽權重最高。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的學術調查,整理了世界高等教育領域超過9.4萬人對全世界大學教學和研究質量的專家意見。在此過程中,其已成為世界上最大規(guī)模的學術意見調查,在規(guī)模和范圍上,這是用于衡量學術界觀點的一種無與倫比的方法。
雇主聲譽(10%)
學生們將繼續(xù)把大學教育視為他們?yōu)榫蜆I(yè)市場做有價值準備的一種途徑。因此,評估院校在提供這方面的準備方面有多成功,對于以全球學生群體為主要受眾的排名來說至關重要。
QS世界大學排名的雇主聲譽指標基于對QS世界大學排名QS雇主調查近45000份回復,并要求雇主告知其從哪些院校獲得最有能力、創(chuàng)新力和效率的畢業(yè)生。QS雇主調查也是全世界同類調查中規(guī)模最大的。
師生比(20%)
用排名比較各所院校時,學生通常認為教學質量是最重要的指標。眾所周知,該指標很難衡量,但QS世界大學排名已經確定:衡量師生比是教學質量最有效的替代性指標。其評估各院校在多大程度上能為學生提供實質性接觸講師和導師的機會,并認識到為每名學生配備大量教員將減輕每名專業(yè)學者的教學負擔。
每位教員的論文引用率(20%)
教學是院校使命的一個重要支柱,另一個是研究成果。QS世界大學排名使用每名教員引用率這一指標來衡量院校的研究質量。為了計算它,QS世界大學排名用院校五年內出產的所有論文的總引用率乘以該院校的教員人數。
考慮到不同領域的出版文化非常不同 — 截至2015年,有關生命科學的論文占研究引文總數近一半 — QS世界大學排名將引文標準化。這意味著:哲學論文的引用率與解剖學和生理學論文的引用率的衡量方式不同,從而確保:在評估院校的真正研究影響時,兩個引用率的權重相等。
QS世界大學排名使用五年的論文發(fā)表窗口,因此在本版中,QS世界大學排名僅考慮2014年至2018年發(fā)表的論文。然后,QS世界大學排名考慮六年的引文窗口;從而反映研究需要時間得到有效傳播。在這個版本中,QS世界大學排名尋找2014-2019年的引用率。
所有引文數據都來自愛思唯爾的Scopus數據庫 — 世界上最大的學術期刊數據庫。今年,QS評估了1350萬篇論文中的7400萬條引文,同時排除了自引文。
國際教師比例/留學生比例(各5%)
高度國際化的大學具有并提供許多優(yōu)勢。其展示了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師生的能力 — 這反過來表明它擁有強大的國際品牌。其意味著高度全球化的前景:主要針對國際化高等教育部門運營的院校。其還為學生和員工提供了一種跨國環(huán)境,從而促進最佳做法和信念的交流。在這一過程中,其為學生提供了國際同情和全球意識:對雇主越來越有價值的軟技能。這兩個指標的價值都占總價值的5%。
以上就是好上學整理的高等院校質量排名依據 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相關內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請查閱好上學。
標簽:大學里的成績排名依據什么???高等院校質量排名依據??